迭代加深搜索
定义
迭代加深是一种 每次限制搜索深度的 深度优先搜索。
解释
迭代加深搜索的本质还是深度优先搜索,只不过在搜索的同时带上了一个深度 ,当 达到设定的深度时就返回,一般用于找最优解。如果一次搜索没有找到合法的解,就让设定的深度加一,重新从根开始。
既然是为了找最优解,为什么不用 BFS 呢?我们知道 BFS 的基础是一个队列,队列的空间复杂度很大,当状态比较多或者单个状态比较大时,使用队列的 BFS 就显出了劣势。事实上,迭代加深就类似于用 DFS 方式实现的 BFS,它的空间复杂度相对较小。
当搜索树的分支比较多时,每增加一层的搜索复杂度会出现指数级爆炸式增长,这时前面重复进行的部分所带来的复杂度几乎可以忽略,这也就是为什么迭代加深是可以近似看成 BFS 的。
过程
首先设定一个较小的深度作为全局变量,进行 DFS。每进入一次 DFS,将当前深度加一,当发现 大于设定的深度 就返回。如果在搜索的途中发现了答案就可以回溯,同时在回溯的过程中可以记录路径。如果没有发现答案,就返回到函数入口,增加设定深度,继续搜索。
伪代码
注意事项
在大多数的题目中,广度优先搜索还是比较方便的,而且容易判重。当发现广度优先搜索在空间上不够优秀,而且要找最优解的问题时,就应该考虑迭代加深。
实例
假设一张图, ans1 在很深的地方, ans2 离搜索树的根节点最近,但是需要找到的答案为 ans3 。
首先考虑 DFS ,一般是一搜搜到底,很有可能找到 ans1 。若继续查找,很有可能花费太多时间。时间效率低。
再来考虑 BFS ,它可以找到最近的答案 ans2 。若继续查找,很有可能存储状态的队列会浪费巨大空间。空间效率低
现在引出 IDDFS ,它通常适用于有两个条件的问题:一是它是个最优解问题,二是最优的答案深度最小。且能够快速地找到答案。
假设在搜索树中,每层树都有 3 个方案,即是搜索树为一颗 3 叉树,共 2 层, ans 在 3 。

先来对比 DFS ,搜索路径为 1−2−5−2−6−2−7−2−1−3 ,找到答案。有最坏情况,即每一个分支都是一个无底洞,若永远搜索不到答案,就会卡在里面。
再来对比 BFS ,搜索路径为 1−2−3 ,看起来比较短,但是队列中有 1,2,5,6,7,3 的信息,若答案更深一些,那么就会炸空间。
通过上述两个例子,可以知道 DFS 和 BFS 的局限性,但也各有千秋。结合两种算法,就有了迭代加深。首先限定一个层数,对于搜索树进行深度优先搜索。假设这个层数为 1 ,那么深搜只会搜索到 2 ,不会继续加深。首先试探性地来找答案,直到找到答案位置。很明显,上面几层的点会搜到很多遍,但时间复杂度对于 DFS 来说比较优,而在空间复杂度上比 BFS 上略胜一筹。
很容易就写出模板:
示例题目
一个与 n 有关的整数加成序列 满足以下四个条件:
- 对于每一个 k() 都存在有两个整数 i 和 j(,i 和 j 可以相等 )) ,使得
你的任务是:给定一个整数 n ,找出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长度最小的整数加成序列。如果有多个满足要求的答案,只需要输出任意一个解即可。
思路
按照 1,2,4,8... 这样来排列,找出最少需要的次数那么最少的层数就找到了,就减少了之前做的无用功。
树上的子节点也较为好找,只需要将之前搜索到的数字,按照题意两两搭配找到下一项。
只需要按照 IDDFS 的规则搜索就行了。但重点在于剪枝,写在注释里。
示例代码